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通盈配资
人民网重庆9月26日电 (陈琦、刘敏)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分论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五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论坛在渝举行,全国总工会政策专家、各级工会代表、企业代表、大国工匠及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师生等200余人参会。
通盈配资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本次分论坛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与黑龙江省总工会联合承办,论坛以“集智创新 聚力产改”为主题通盈配资,聚焦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高质量发展,旨在发挥劳模工匠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原副部长姜文良,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侯鹤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欧阳袖,“大国工匠”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首席技师刘丽4位嘉宾分别结合政策导向、地方实践、理论研究与基层探索,分享了关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深度思考与宝贵经验,充分展现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在整合资源、培育人才、转化成果、推动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在圆桌对话环节,马兵、刘伯鸣、潘桂新、艾中秋、张海生等五位来自企业一线和工会系统的代表,围绕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动创新的关键问题与破解之道展开深度交流,分享实践经验、碰撞思想火花,从“组织基础”到“核心要素”,从“技术融合”到“保障机制”,从“普遍问题”到“场景落地”,层层递进、全面覆盖拆解创新工作室发展难题,为创新工作室发展共商新答案。
论坛现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与山东、广东、黑龙江、重庆四省(市)总工会共同签署创新工作室与工匠学院联盟协议;刘伯鸣等多位大国工匠共同点亮“创新版图”,并向广大劳模工匠及产业工人发出联合行动倡议。论坛还发布了劳模学院历届论坛征文学术成果——《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与发展案例汇编》。
随着论坛成果的落地转化通盈配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进一步推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发挥创新载体作用,持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工匠力量”。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